假期加油站|科研篇(上):快来领取同济er的科研学术“秘籍宝典”
寒假作为自主学习、提升自我的好时段,不少同学们选择把寒假作为自己的科研加油站。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提升学术科研能力,活动收集了本届“学术先锋“们的科研经验与建议,以此形成同济er的科研学术“秘籍宝典”,供大家参考学习!
你是否曾在埋头科研时找不到方向?是否在科研中找不到合适的工具?是否在期刊投稿时存在疑问?抑或是你正在犹豫要继续升学还是工作?
本期加油站干货满满,如果你曾有以上疑惑,请一定要看完本篇采访秘籍!
科研秘籍速览
▶ 采访对象:“学术先锋“
▶ 做科研你一定要养成的习惯
▶ 学霸们都在用的科研软件
▶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科研意识
▶ 学霸们的专业期刊推荐与投稿指南
▶ 学霸们的升学建议
▶ 后续预告:生活篇、未来篇
采访对象:“学术先锋”
Part 1
本次研会团队采访到2022年同济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先锋”的获得者:邓家骏、李亦舜、孙冬青、孙维言、王鹏、杨晶晶、叶俊杰、张迪、张广续、周沁心(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图片链接了解更多关于”学术先锋“
他们来自9个不同的学院,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经过了层层评选脱颖而出,凭借扎实的科研素养、卓越的学术成果、优异的综合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赢得了“学术先锋“的称号。
Q1:可以谈谈“学术先锋”活动的收获或者印象吗?
超过一半的“学术先锋”认为参加“学术先锋”评选活动,认识了不同专业背景的优秀同学及其背后的科研团队,开拓了视野,增加了跨学科合作机会。
有一些“学术先锋”表示,参与“学术先锋”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
杨晶晶
此次活动之前我可能没有在非常重大的场合公开演讲过,也不知道当一个个任务接踵而来的时候自己是否可以去应对,但是通过参加这个活动,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自己是可以一步步完成一些繁琐的工作的,也能够通过锻炼在大家面前进行展示,更加了解自己。
孙冬青
一开始我是通过导师知道有“学术先锋”这样一个活动,因为他之前也参加过,所以建议我去尝试一下。这算是一个受众比较广的一个presentation,台下的观众可能会有各个专业的老师或者同学,所以,怎么将我们专业所做的这些科研成果呈现给大家,对我来说是有一定挑战的。一开始做出来的答辩PPT自己觉得逻辑上没有问题,但去给老师和同学们讲的时候会发现太专业了,如果是其他专业的同学的话可能会听不懂。在经历了很多次的修改、练习、再修改、再练习之后,最终在台上完成了这样的一次答辩,这整个过程让我知道,我能够完成这样一件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是通过练习可以做到的。
叶俊杰
这一奖项于我而言是一份莫大的荣誉,非常感谢评委老师和学校对我先前研究工作的认可。我正在从事的研究是无人机的智能感知,相关技术在铁路巡检、军事侦察、深空探索等多个领域中意义重大。这项荣誉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对自己将来的研究充满期待与信心,与此同时也赋予我一份使命感,鞭策我在此后的工作中继续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无人机智能化更大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一届“学术先锋”评选也欢迎学霸们积极报名参加哦~
做科研你一定要养成的习惯
Part 2
Q2:科研路漫漫,一路走来,应该有许多好的科研习惯或者经验心得吧,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嘛?
1
多与其他科研工作者进行交流
李亦舜
交流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一个人的思路往往是受限的,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能够激发更多灵感。与导师充分的交流可以便于他们更好地把握我们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及时提出建议;同时交流也能帮助自己更好的梳理已有成果。
交流还要贯穿整个学术过程,不仅仅是在学术论文发表之后,它应该贯穿在科研的任何阶段。
2
坚持每天读几篇文献
王鹏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可以了解掌握领域内最新的科研动态。对领域内相关研究足够了解后更容易发掘到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认为把阅读文献的时间放到平时能够大大提升科研效率,不一定非得是一个集中的学习时间,比如我们平时坐地铁时就可以去看一些文献来打发时间,可能不需要全部精读,可以广泛粗略浏览,把觉得有价值的地方标注下来,之后再仔细阅读研究。这样当遇到一个科研难题没准就会想到在哪篇文献中看到过类似的情况,迅速找到对应的文献。
3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多总结反思
孙冬青
第一,我觉得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去了解你所研究的课题背景,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然后去定期把这些知识点整理起来,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构建一个知识体系。
第二,要多反思,善于总结。像我们生信或者其他做实验的这些专业,可能会出现实验做着做着跟大方向有所偏离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停下来去思考去矫正。
4
梳理领域发展脉络,关注论文表达
周沁心
在了解一个新领域的时候,需要阅读很多的论文。这个时候一件很重要的事是梳理出这个领域发展的脉络,哪些是重要的论文,哪些是基于这些论文做出的一点小创新的论文。
另外要多关注这些论文的表达,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对表达、生词、文章重要内容、错误内容进行标注,为自己写作做准备。
实验记录要详细详细再详细。好的、坏的、失败的、成功的实验结果,都应该尽量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并附上日期,因为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和资源,千万不能相信自己一时的好记忆。
并且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失败后能及时调整实验方案,排除不利因素,这是实验的必经之路。
5
开放的心态,时刻关注前沿,
保持终身学习
孙维言
科研是一直变化的东西,不像之前学的书本上的知识,很多前沿的知识一直在变。所以,作为科研工作者:
首先要保持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心态。别人会在一些原有的思想上加一些新的东西,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他们。同时也要保持一个批判的状态,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观点。
第二,时刻关注前沿的进展,主动参加学术会议,查阅文献去收集前沿信息。
最后一点是要保持一个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很多技术是在更新的,比如说统计,我们最早开始刚开始学的时候用的都是SPSS这个软件,那后来发现一些统计学的方法用这个原来的软件是解决不了的,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软件,或者说是一些包括R语言的新的方法,那我们要去主动学习这些东西,去接纳新的东西,这是在科研方面比较重要的。
6
不怕困难,学会总结和提出问题
邓家骏
第一个是不怕困难,遇到问题或者说遇到瓶颈的时候,不要气馁,不要害怕,或者说对一些新的未知的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不要去害怕,而是要多去想办法去勇于尝试。
另外一个是要学会总结,因为科研其实它是一个比较繁琐、重复度比较高的一项工作,所以在你碰到一些重复次数比较多的问题的时候,你要学会总结,有没有一些更快的办法,更方便的一些方法去解决,提高你的效率。
最后一个是要学会提问题,他们总是说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就这个意思,我自己的理解是你要学会提问题。我们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其实不是不知道方法是什么,而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遇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只是不知道你的问题,或者说只是不知道你想去寻找什么样的工具,而不是没有这种工具或没有这些解决办法。所以你在很烦躁的时候可能需要静下来,去想想我现在需要的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然后把一个一个问题列出来,一步一步去找解决的办法。
7
提前做好实验规划和尝试的探索
张广续
工科大部分需要做实验,要预判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需要做好提前的实验规划。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好实时地记录,实验数据要及时地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如果做一些仿真或者算法,最好提前做一些尝试的探索。
8
边看文献边记笔记
杨晶晶
边看边写的话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更常见,是我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写作任务,比如我已经确定了要写什么样的文章,再去看文章找素材,就会特别有针对性寻找哪些是可以应用的内容,也会用一些文献管理软件帮助自己进行记录。
第二种就是在没有任何写作任务的情况下,需要从文献中寻找想法,这种难度可能会稍高一些。因为你是需要从别人已经做好的内容中找突破点的,这就需要我们对研究内容、研究领域都非常熟悉。我觉得无论是对于文章的点评,或者是不懂的地方都可以记录下来,后续或许就能够从和导师、和同学的讨论中产生一些比较好的题目或者点子。
9
大量阅读文献,
多听取导师和同门的建议
张迪
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只有在对一个领域、一个方向的现有研究比较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找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然后积极听取导师以及课题组师兄师姐的意见,在文献阅读基础和听取多方意见之后做出判断。无论哪种情况,课题的创新性和新颖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10
在实践中学习,做好科研笔记
叶俊杰
课题组氛围与习惯对我改变很大,一个是在项目中学习。一开始接触科研项目时,我总会先去想这个项目需要我掌握哪些知识,然后去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但是后来发现这样做效率很低,战线很长。后来改变了策略,学会在团队合作中交互学习,碰到问题之后先集体讨论,然后带着目的去学,这样能够结合自己特长更具针对性,效率也提高很多。
再一个是做好科研笔记。很多时候科研的好点子都来源于灵光一现。我会随时记录自己的突发奇想,哪怕是当时觉得行不通的思路。有时候并不是思路行不通,而是当时困在了“局部极小值”的陷阱中。一段时间换个解法或者在受到团队其他人工作的启发后回到科研笔记中思考,就可能跳出“局部极小值”的陷阱,收敛到“全局最优解”,找到一个很好的科研思路。
”
学霸们都在用的科研软件
Part 3
从上一个问题中能看出,不管是哪个学科背景的学霸,都非常注重文献的积累。
阅读文献是科研的基础
科研的路上没有捷径,但是选对好的科研工具能令我们的科研工作事半功倍,快来看看学霸们都在用什么样的科研软件吧!
01
文献阅读管理软件
▷ Endnote
推荐人:张广续、孙冬青
要学会对文献进行分类,对重要的文献要细读,不重要的要粗读,并且要做好及时的记录整理工作,这无论是对以后的小论文还是大论文的写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ResearchGate 、谷歌学术 ◁
推荐人:王鹏
ResearchGate:类似学术圈中的朋友圈,可以关注感兴趣的学者,网站会自动推送感兴趣的学者的最新文献以及自己领域的相关文献
谷歌学术:可以自动追踪领域最新进展,根据研究方向推荐文章
▷ Citavi
推荐人:杨晶晶
Snipaste截图工具 ◁
推荐人:叶俊杰
这款截图工具可以在完成截图的基础上,将截取的图拖在屏幕上,这样在阅读文献时解决图文不在一页的问题,方便阅读。
02
其他科研小工具
英文翻译软件 CopyTranslator
可以自动处理复制的PDF文本中的换行符,方便快速准确翻译
推荐人:叶俊杰
时间/任务管理 Notability
我会每个月开一个文件夹,然后先列出这一个月要完成的大事情,比如把某篇论文初稿写完,或者把某项实验做完。然后再对任务进行分解,列出每周要完成的事情。
张迪学姐的月计划记录
做计划的时候可以更个性一些,添加一些个人的符号或者习惯的表达方式,这样更有动力和兴趣坚持下来。
推荐人:张 迪
相信前面的科研习惯和科研工具推荐都给大家的科研学习带来了不少启发!由于篇幅限制,有关期刊推荐与升学建议的“科研秘籍宝典”将在下一篇推送中展示。
请持续关注 同济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
在此再次感谢各位受访的“学术先锋”!
to be continued
✦
下期预告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科研意识
学霸们的专业期刊推荐与投稿指南
学霸们的升学建议
采访|马健 骆炎年 江扬 刘镕奇 叶子倩 聂朦 李彤 林曼芳 陈宇 郎慧霞 肖鸿儒 仲欢庆 胡啸乾 刘晓倩 黄培灿 乔惠丽 李淑卿
文案|林清华
排版|聂 朦 林清华
审核|林清华 鲁元鸿 赵宇凡
责编|施卫国 李钰睿
活动|新年第一本书”读书打卡活动精彩内容回顾!
活动|“新年第一本书”读书打卡活动书单推荐重磅来袭!
除夕快乐|济会青年兔年福利等你来领!
@同济er,您有一封返乡信请注意查收
诠释新青春|研会精彩活动等你评价!